/>不过二十万两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万亩的赋税,寇慎显然不可能把这么大的地方划给吴淞区。
他和苏州府官员商议后,最终给吴淞区分出了含有四十万亩耕地的土地,大约是嘉定县的一半面积。
这些耕地都会被置换成官田,和附近荒地、滩涂一起,划拨给新组建的吴淞区。
顾炎武当场就交了五万两银子,作为这四十万亩耕地的赋税。之后他还会向这些土地征粮食,作为工程营和雇工协会的食物来源。
而且还要配合四海粮行的统购统销,掌控新区的粮食行业。
然后,他又如法炮制,和松江府商定了宝山区、上海区的范围。松江府虽然还没有强行收回官田,但是在划拨土地的时候反而更容易些。
因为上海区是允许有私田的,宝山区如今又大多是荒地。
三个地方加在一起,最终拥有了百万亩土地。吴淞江和黄浦江的下游,都被纳入新区。
顾炎武很快选定地点,安排工程营建设港口码头,为雇工建造居住地。
居住的房屋,自然按京城规划的社区建造,各种建筑材料,已经从京城等地运了过来。
加入工程营的雇工在知道建造的社区以后会分配给自己后,极为热情地展开建设。新区在尚未正式成立的情况下,已经热火朝天地建了起来。
很多工人都发挥聪明才智,在三结合集议会上提出各种建议。一个苏州的泥瓦匠,便提出可以请香山帮来建设:
“香山帮是蒯鲁班传下来的,他们世居香山,还有后人存在。”
“香山帮擅长营造,当年建造京城和皇宫,就有他们参与。”
“若是请来他们营建新区,一定能把新区建造得更好看。”
蒯祥蒯鲁班,不但是承天门的营建者,还可以说是苏式建筑的鼻祖。苏州这边有蒯氏族人,还有很多工匠向蒯家学艺,组成了所谓的香山帮。
顾炎武在京城和吕祥等人有交情,自然是知道大明工匠对蒯祥的推崇,还随他们去过鲁班庙,拜祭过这位陪祀鲁班的大匠。
听到蒯祥后人组成了香山帮,顿时欣喜地道:
“我在京城还听说过蒯侍郎胡同,没想到他在苏州还有后人。”
“他们在江南营造房舍数百年,定然是有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