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年幼的高丽王就在懵懂中被人斩首,到死恐怕想的都只是要怎么逃避课业去玩耍。
对于李成桂的心思,朱棣也看出了几分,所谓庙小妖风大,这两年在高丽,大仗没打几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却是看了个遍。
倒不是旁的原因,只是高丽实在离大明太近了,也没有什么开疆拓土的余地,而且得下此国,不是他的功劳,有大哥运筹帷幄,谁来都一样。
烧杀劫掠之后,有将领开始约束甲士,成群结队向着王宫大门集结,而宫中却没有丝毫反应,根本没有兵马呼应护卫君王。
“说起来末将还要斗胆,替星州李氏…”
见他如此坚定,李成桂也只好不在多提此事,心中是遗憾庆幸兼备,星州李氏便是李仁任的家族,也代表了在京中起事的几大家族。
“杀!攻入王宫!”
将来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划疆立国,为自己的儿孙挣下万里河山,就算不如中原物华天宝,但也不能是这等苦寒贫弱之地。
又三日之后,众臣聚与李成桂门前,李成桂自叹曰“古王者之兴,非有天命不可,余实否德,何敢当之!”
这件事不容小觑,毕竟前任王也是经过朝廷明旨册封的,所以皇帝按照章程派遣了礼部官员为钦差前往。
庆幸的是,齐王不同意,那么他便是毫无争议的核心魁首,其余几大家族在朝无人,除了仰仗他外,再无别的办法,但若能齐心协力,这股势力也足以让太子殿下侧目委以重任了。
钦差明言曰:“天朝上国不可轻易干涉番邦内政,尔等当自行推举贤主,待奏明大明皇帝,若允,则册封委国,山河社稷共鉴之。”
只不过他是真不想留在高丽,随着远洋舰队的消息不断传回,朱棣也逐渐明白了自家大哥的打算。因此自然也就看不上区区高丽了。
这时披麻戴孝的李成桂捧着王瑶的遗诏出来,里面言明王氏天命已尽,高丽如今天灾人祸不绝就是明证,奏请天朝做主,则贤委国,以全先祖立国护民之本意。
遗憾的是,若齐王同意,那么大家就是一家人,往后高丽甚至辽东都在掌控之中,足以在新朝彻底立身扎根,在大明朝堂有齐王作为靠山,只要不行差踏错,家族几百年的延绵就又有了。
在朝会大殿上,大明钦差持大明天子册封诏书立于王位之前,高丽文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