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初的东北亚局势,陷入诡异的战后和平环境中。
沙俄入侵势力在东三省退潮,清国时隔5年又恢复了在东北的统治,却又处处受到日俄两国的制擎。
在北方的哈尔滨,处处能够看到金发碧眼的老毛子招摇过市,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强的存在感,依然在持续不断地向这里移民。
在南方的沈阳,旅顺和大连,围绕着南满铁路沿线的扶桑人势力扩展迅速,各种扶桑商社,银行和企业纷纷进入。
身着和服的流浪武士与小步腾挪的扶桑女人,是这些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景。
更多的是闯关东的华人民众,在这片黑土地的城市乡村中扎下根来,与日俄两国移民生活在同一片天地间。
三者间互相制约,又能够别扭的共存,呈现出一种混搭的画风。
而在南洋,则是另一种景象。
大楚帝国主流的报刊杂志和通讯社刊载的报导中,愤怒的抨击扶桑人染指东北,认为这是对故国神州的公然侵略,绝对难以容忍。
新闻报道引发了民间强烈的同仇敌忾情绪,这令帝国臣民对扶桑人的印象更加偏于负面,在社会上引发了一系列凌辱,打压扶桑人,驱逐扶桑商社和人员事件。
两国间也是外交纠纷不断,潜移默化的酝酿着一场风暴。
进入七月间
楚日两国间因为一起陡发事件交恶,再加上扶桑国对大楚帝国素来怀有的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引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7月初的三宝颜府
作为大主帝国排名前列的工业城市,1906年的三宝颜市人口超过百万,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是一个熙熙攘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