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掏出一沓纸币,抽了一张五十元放到了桌面上。
陈瑾家乡一带的人们,对看病花钱这件事有一个朴实的认知:
看病必须要给钱,不管多少。不好明着给的,就用红纸包成一个红包,哪怕两毛钱也是个利是(讨个吉利)。
如果看病不给钱,或不给个利是,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疾病就不容易好,就算好了也会有其他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
不管是不是迷信,总之有这个风俗,当医生的就饿不死。
陈瑾收拾完用过的针具,正要上楼去看书,陈崇义忽然将她叫住了。
“陈瑾,等下你镇上的秀萍姑姑可能过来找你看看。”
“还有村东头那个张老师,以前在镇上中学教书的,退休后在镇上开了个粮油店,你认识吗?他也是中风,快两年了,走路脚还是一拐一拐的,晚点也可能过来坐坐。”
陈瑾有些意外:“怎么突然那么多人来找我?”
陈崇义有些得意地说道:“我就出去转了一圈,你不知道,他们看见我才摔倒不到半个月,就能自己走到镇上去赶集,一个个都快惊掉了下巴,都问我在哪里治的,找谁治的……”
……
陈秀萍是下午三点才来找陈瑾看病的。
她和陈瑾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同一个村的人,后来嫁到了外面村。
陈瑾的父母在多年前刚开始“农转商”的时候,是在蔬菜市场做的菜贩子,和陈秀萍两口子搭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