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溪的潺潺流水都生趣盎然。
其实陈瑾的家乡也和大塘村一样风景秀丽,只是之前在家的时候,先是专注于给父亲调理身体,后来又忙于应付前来求医的村民,难得有闲暇,又要看书充电,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散步闲逛。
如今离开家乡如释重负,加上对古医学堂充满期待,便不愿辜负沿途风景了。
花了半个多小时,陈瑾边打听边游览风光,拖着行李箱到了孟氏祠堂附近,在祠堂前遇到一位骑电动车准备出村的大哥。
陈瑾向他打听孟福泉,他正好是孟福泉的粉丝,对孟福泉讲学、带徒、义诊以及经营公众号等事情有一定了解,很热心地给陈瑾指明了通往孟福泉老家的道路,并且告诉陈瑾孟老师的父亲在镇上开了一个文昌文具店,在那里说不定也能找到线索。
陈瑾沿着这位大哥指明的道路往前走了几分钟,遇到一位正在道旁的庄稼地里除草的大婶,看着就像当地居民,又向她打听孟福泉的具体住处。
谁知大婶告诉陈瑾,孟福泉家的老屋子确实在前面,但他们一家早就不在老屋住了,搬到哪里了她也不清楚。
陈瑾虽有一瞬间小小的失望,但并不至于沮丧,她很快便觉得这样也挺有意思的,自古好事多磨,事情太顺利了,反而觉得无趣。
她折返回孟氏祠堂附近,改道往镇上走。再向路人打听,遇到几个人,并没有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孟福泉是谁。
陈瑾不免有些疑惑,孟老师医术精湛,连续多年在家乡和邻村义诊,诞生了无数精彩医案,广受好评和欢迎,他本村的人怎么还有那么多不认识他的?
容不得多想,陈瑾决定先到镇上找到孟福泉父亲的文具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