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才倒是很相信。
记得前世柳晋才就不止一次说过,柳俊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便能计算一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小学一年级的算术,对他来说,无论前世今生,都绝对是小儿科。
看着他们姐弟三个狼吞虎咽吃完饭,柳晋才又和袁老师聊了一会,这才收拾碗筷,恋恋不舍回去了。
……
下午三节课,柳俊几乎都在想麻塘湾,到底有什么东西让自己牵肠挂肚?好在无论怎么走神,对于袁老师的任何提问,都能对答如流,倒也没有破坏留在她心目中的好印象。
临近放学时,柳俊突然想了起来。
周先生!
麻塘湾的周先生,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是向阳县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周先生具体叫什么名字,柳俊不清楚。因为前世没和他打过交道,有关周先生的事迹,都是从老辈人嘴里听来的。那是个大有学问的人,人民大学的高材生,*前系n省省委党校的党史教授。
在柳俊的前世,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以后,教授才逐渐变得不大值钱的。至于在一九七六年,那绝对是大知识分子。想想看,连大学生都是他的弟子呢。
大革命期间,周先生被下放回家务农。可怜他一个教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产队的农活哪里在行?他身体不好,脾气又硬,不肯低头,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原先大队干部还可怜他,见他是个文化人,给他派了个记工分的轻松活。谁知他还不领情,大队干部更加不待见他,由得他自生自灭。整曰吃了上顿没下顿,穿得也是破破烂烂,哪里有半点城里人的样子?简直就跟叫花子差不多。大家称呼他周先生的时候,也是戏谑的成分多于尊敬。
*结束,周先生平反恢复工作,不久之后,便担任了省委党校的副校长,享受正厅局级待遇。这还罢了,*前他教的许多学生都恢复了工作,成为各地县的领导干部。向阳县的县委书记,就是他的学生。
可是在一九七六年,又有谁能预料,周癫子(客气的人当面称呼周先生,背后撇撇嘴叫声周癫子)竟然还会咸鱼翻生,跑回省城去当大官呢?早知道的话,当然要好好巴结人家一下了。
这个“早知道”很关键,碰巧柳俊就是“早知道”的人。
真是早知三天事,富贵万万年。
这么大一个宝藏就摆在眼前,要柳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