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将牙豚的利用率最大化。”
“如果咱们将‘卫生大队’改为‘生产大队’,不仅能够解决牙豚的使用率问题,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年轻力壮的青壮负责下地,经验丰富的老人负责传授经验,家中的妇女则负责送饭和带孩子……”
“只要将村子里的大家都动员起来,分工合作……”
“肯定比现在这种只照顾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做法要高效的多。”
李伯阳的这种想法,有点类似于苏联的集体农庄和中国的人民公社。
抛开历史的局限性来说,这无疑是在农耕文明时期将个体作用最大化的一种制度。
“你想搞族产?”
虽然听得有些稀里糊涂。
但老村长果然不愧是村子里最有见识的人,很快就弄明白了李伯阳的想法。
“这恐怕不行,咱们村虽然人数不算多,可终究是有一些偷奸耍滑之人的。”
“你做的多了,他自然会想办法少做一些……”
“时间一长,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到时候村子就该分裂了。”
事实上,老村长说的已经足够隐晦了。
从古至今的各种事迹都在说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搞族产这种东西只能算是权宜之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