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杜工部, 而宋末,有三杰。】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身材高大魁梧, 却生得眉清目秀的男人。他不急不缓地走上刑台,手脚都被镣铐束缚。他梳着汉人发髻, 身着已经残破老旧的宋朝官服,在一群披发左衽的蒙古人中间尤为突出。
“文公,你还有什么遗愿?”忽必烈还是不甘心, 蒙古人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可惜前有钓鱼城, 今有文天祥,宋人看似软弱, 可里面的硬骨头当真硌牙。
他又劝说道:“你难道不想跟妻子女儿团聚吗?陆秀夫已经带着小皇帝跳海而死, 你没有了君主, 还坚持什么呢?你这样的人才, 大元求之不得啊。”
文天祥环顾四周, 确定了南面的方向, 淡淡道:“身为大宋宰相,岂有侍奉二主的道理。”
说罢, 朝南面行跪拜之礼,‘臣以身殉节,报国至此矣!’随后赴死。
【文天祥,一个用切身行动说明了何为‘仁至义尽’的人。他对大宋,仁至义尽。这四个字也被篆刻在他的墓前牌匾上。】
【‘仁至义尽’四个字,是个人都能轻轻松松说出口。但是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做到?文天祥做到了,甚至做到了最高标准。】
【宝祐四年,二十二岁的文天祥高中状元。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忽必烈率兵渡过了长江,猛攻鄂州。鄂州,当年岳飞屯兵所在地,目的在于北伐便利,又能拱卫临安。而蒙军已经渡过了长江天险,临安城内乱做一团。】
【大部分人是观望态度,皇帝身边的宦官劝说皇帝再次往南迁都,朝中无人敢反对。文天祥怒不可遏,写下万言书,请皇帝斩杀奸臣,与临安百姓一起抵御蒙军。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