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也要核对清楚。”作为前世的牛津大学博士和RGP公司新药创制中心项目主管,方翰民的职业素养绝非一般人可比。
用了一个月时间,跑遍了红星制药厂的每一个工艺单元,根据调查摸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方翰民撰写了一份两三万字的调查报告,除此之外,在报告后面的附件里,他还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项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方翰民将这份报告呈送到技术科长老薛面前,“薛科长,你上次分派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是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编写的调查报告,请你过目。”
洋洋洒洒几万字,还有若干图表,加上后面的附件,薛科长用了一个星期才基本看完了方翰民的调查报告。
为了向厂里交差,薛科长赶紧把报告给总工程师老夏送去,“夏总,这是方翰民编写的全厂工艺技术调查报告,你看看吧。”
“你怎么能让他做这件事?”老夏吃惊不小。
“他到技术科报到那天,我随便问了一句,没想到他竟同意了,我又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只能把任务交给他了。”
“他去技术科才两个来月吧?这么快就做完了,效率够高,完成的质量怎么样?”
“你看看报告不就知道了嘛。”
老夏也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把报告看完,技术科长老薛正好来找他,“夏总,报告看完了吗?你觉得怎么样?”
“你不是也看了嘛,先说说你的看法。”
说实话,一份调查报告,不要说跟方翰民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和发表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尖学术刊物的论文相比,即使相对于他的本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