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脸儿上贴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晒得发白。
李哲叮嘱了几句,进了供销社。玻璃柜台后头,梳大辫子的售货员正支着脑袋打盹。
1988年,除了一些紧俏商品,很多东西不用票据也能买,李哲买了4斤猪肉,二十斤面,两瓶汾酒,几种常见的菜种和一袋复合肥。
白糖需要票,只买到了半斤红糖。
拎着东西出了供销社,李哲闻到一股烧饼的香味,扭头看见树底下蹲着个卖烧饼的老汉。
他想这一口很多年了,“大爷,烧饼咋卖?”
老头从树荫下站起身,掀起盖笼布的笸箩,“六分钱一个,刚出炉的,来俩尝尝?”
“包四个。”
油酥烧饼色泽金黄,外皮酥脆、上面撒着一层芝麻,一看就有食欲。
李哲坐上马车,递给赵铁柱两个烧饼,“先垫吧垫吧。”
说完,李哲先咬了一口,烧饼酥脆可口,层次分明,太香了。
赵铁柱吃的一点都不比李哲慢,几口下肚,顾不上休息,顶着日头,驾着马车返回村子。
若是平常,赵铁柱肯定会找个树荫睡觉,等天凉快了再赶路。
但今天不同,屁股底下坐着巨款,不敢在外面多待。
出了镇子,就是一人高的玉米地,李哲的心悬了起来,生怕跳出几个梁山好汉。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