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里荀况首问众人志向——学生们侃侃而谈着经天纬地的远大抱负。
郑国撩起袍袖,默默地说谈着:人死身灭,物且永存。
他要学习的不是治国著述育人,而是利民的大事业——民恒农作,灌溉为要。
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成就沃野的成都平原。
郑国今生能在何处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呢?
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他已想了十多年。十几年里他把设想与规划全部倾注在竹简之上,他走访民间,无数次魂牵梦绕。
而他似乎已经认命这一切只能成为设想。
当今如火如荼的局势比李冰那时候更加纷繁复杂。
几乎没有君王会想在急迫需要壮大军队,征收赋税以资军力的时候,把钱掏出来。
直到秦王嬴政说:他需要。
直到韩王韩安说:他亦需要。
修水渠需要很多年时间,修一个完美如都江堰的水渠更是需要耗资巨大。
一个要求物尽其用,一个要拖延时间。
他天真地想,这是“两全其美”
郑国脑子里只有他的工程。他要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他的事业。所以他不想和任何人产生任何冲突。
郑国知道入秦乃是计策。
那时大多工匠们已骑虎难下。好多人甚至不惜自伤来留在韩国。
而郑国无惧必死的罪名。
他只为不朽的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