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一支由八人组成的小队从燕京出发前往青海。除了林暮秋和苏雨晴,还有两名源力专家、一名地质学家、一名历史语言学家和两名安全人员。
飞机降落在西宁机场后,他们立即乘车前往青海湖。十月底的青海已经相当寒冷,高原的风刮得人脸颊生疼。但林暮秋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广阔的湖面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远处的雪山巍峨壮观,天空蓝得近乎不真实。
“风水理论认为,大型水体常常是龙脉交汇的地点,”苏雨晴解释道,眺望着青海湖壮丽的景色,“古代源士能够感知这些能量交汇点,并在附近建造适当的结构来引导和利用能量。”
他们的基地设在湖边一个貌似科研站的建筑内,实际上是天机局多年前建立的前哨站。当车队驶入院落时,林暮秋注意到院内已经停着几辆标有国际科考标识的车辆。
“看来我们不是第一个到的,”他低声对苏雨晴说。
苏雨晴点点头:“预料之中。这里名义上是国际科研合作区,各方都有合法理由驻扎。我们的任务是在表面合作的同时,确保自己的调查进展。”
下车后,一位中年女性迎上前来。她穿着厚实的户外服,举止沉稳,带着一种久经考验的气质。
“张主任,”苏雨晴颔首致意,“情况如何?”
“各方都已到位,”张主任低声道,“鹰盟的阿尔戈斯小组有五人,由亚历克斯·怀特博士带队;北熊联邦的极光研究所派了三人小组;东洋国的日升研究会只有两人,不过石井隆一亲自出马。”
她看了一眼林暮秋:“这位就是您提到的特殊人才?看起来很年轻。”
苏雨晴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