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董超只是军官,不擅长刑狱和断案,他的见解也只是一些粗浅之见。想彻底查清细节,肯定还要姑苏县或者苏州知州让专业人员,包括仵作,验一下尸体和物证。
至于人证,目前看来并没有第一手人证,因为朱勔同船的心腹卫士都死光了,没有活口。
赵子称彻底摸清董超知道的信息范围后,就顺势把脸一板:
“荒谬!纵然朱勔有可能是死于方腊之手,如今军情如火,贼势如雪崩,为国家计,我们能这么上报么?涨了方腊气焰怎么办?方腊就是打着杀朱勔的旗号起兵的,真要是被他杀了朱勔,他就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威望得涨到什么样?”
呵斥董超的时候,赵子称自然不能提“这样上报还会让朱勔的身后名也变好”这个理由。这只能在赵子称心里想想,最多和自己心腹提一提。跟其他被迫合作者提的话,就显得公报私仇了。
董超陷了朱勔,又站错了队,本就是要竭尽全力弥补罪责的时候。被赵子称呵斥了,也就丝毫不敢抗辩,只说“但凭赵通判裁处”。
朱勔到底怎么死的,你直接给个说法吧,你说什么就算什么,咱都认。
赵子称看他悔罪和二次站队的态度还算良好,眼下正是需要尽量多团结人的时候,也就拉拢道:
“依我之见,可以这样上报:朱勔也不是去主动攻击太湖水贼的,甚至也不用说他就是想去诛锄异己、追捕那些跟我亲善的文武佐吏的。这些事情,家丑不可外扬。
反正朱勔死都死了,我们就上报说,他是惧怕陛下要严惩他,怕自己惹下来的祸太大,所以借着其他由头调动水军出航,实则就是想畏罪潜逃,或者别的理由,具体可以再编圆一点。
如此一来,他派出董团练你,是因为乱命,你保护他不力,也就不用问罪了,只说他听到了谣言,畏罪潜逃,才在太湖之上,撞上了水贼,因而被杀——注意,我说的,是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