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说了,他是为了让赵霖和董超知道自己有多孤注一掷,不敢再阻挠。
他亲爹赵令话就在嘉兴县当官,儿子发兵去临州增援父亲,这是天经地义的,哪怕将来皇帝发现他带兵越境了,这事儿也解释的过去,不会被视为一般的“宗室佣兵越权”。
赵霖、董超也得掂量掂量,如果自己阻止了赵子称援助他爹,赵子称会如何报复。
果然,这个借口说出来后,二人立刻不敢再直接反对。
赵霖只是最后间接而又委婉地叹息了一句:“我大宋也以孝治天下,贤弟想要救援秀州,乃人之常情,不过,要是能有更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好了。
擅自带兵越境,终归是大忌,本朝之前地方官剿贼,追击出境而未遭朝廷责罚的先例,也多半是贼寇已经入境、官军反击击退后再追出去的。如果贼军从始至终没来过苏州地界,无缘无故就追出去终究是容易落下罪名——
贤弟放心,愚兄并不是阻止你救父,只是给你说些前人的经验,能够妥善处置的话,总比鲁莽为之要好。”
赵霖的这个说法,理论上确实是希望为大家好,出兵之前,把借口想得更周全。一旁的董超也连忙附和,但同时又颇显为难:
“府君所言,都是金玉之论,不过未免有些太难了。如果等方腊都摸到苏州了,湖州、秀州必然已经告破,否则方腊的兵怎么可能越境飞到苏州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常识。方腊没有攻破湖州秀州就来苏州的话,那是犯了兵家大忌,不顾粮道了。所以,方才的情况,也只能是想想,现实中如何做得到?”
董超再无能,好歹是个武官,动兵要先考虑后勤是否畅通,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因此以常理度之,他天然觉得赵霖说的理想情况不可能出现。
不过,董超的这番常识之论,听在赵子称耳中,却让他不由复盘反思起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