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方腊贼众似乎还在不断裹挟良善。方腊往北边的进取虽然被我军暂时止住,可是往南的蔓延,却完全无法遏制。
通判觉得,就凭我们,能救下杭州么?杭州城内的友军,又能坚持多久?若是救不下,朝廷将来讨论赏罚,会牵连到我们么?”
赵子称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朝廷将来会如何赏罚,就不是我能置喙的了,还得看童太尉给你们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否严厉。更重要的是,童太尉是否会低估敌情。
如果童太尉低估了敌情,在官家那儿提前夸下海口,觉得‘只要朝廷先锋抵达了江南,就能立刻止住颓势。主力全部赶到后,必然能立刻发起反攻’,那么就容易导致官家和朝廷中枢产生过高的期待。
到时候,哪怕我们立了功,在朝中重臣看来,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也是应该做的,算不得什么。而要是我军继续后退一步、暂时还要失地,说不定还会被认为是无能。”
刘光世和韩世忠听了这些分析,昨天刚赶到时的轻松感也一扫而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的神色。
他们太了解大宋朝廷对武将的期望值变化有多么随性了。有时候,就算打赢了,也可以说成是“本来应该打得更好,转折点应该来的更早”。而有后台的人,如果打输了,也可以说成是“前任留下的坑太大,实在不好填,他已经尽力了,为后来的反败为胜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种事情,这些年来在西军当中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遍了。大宋和西夏的反复拉扯,总是互有胜负的。而有后台的总能把一时的失败说成前任的坑太深,而没后台的人一时的小胜也能说成是前任的基础打得好。
如今看来,方腊肯定迟早要败,但朝廷会把这根“止损线”定在哪儿呢?是不是北方来的援军抵达后,立刻就要瞬间反败为胜呢?北方来的援军,赶到的比例达到多少,才能触发这根止损线?
这里面能玩猫腻的地方太多了。
有人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