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速度自东向西推进,已被覆盖的地方,颜色发生了随机的变化。现在,它们爬上了氮分子座派1栋一层的墙角,速度瞬间降至零点五米每秒左右,这种碳含量约百分之二十五,硅酸盐含量约百分之六十,金属含量约百分之十五的由五维打印技术建造的建筑,并没有对细菌的扩散起到加速作用。但这仅仅是在垂直方向推进的速度,水平方向的扩散速度,还是取决地面的材质的。于是,仅仅过了约四十秒,在这座长度超过六百米的建筑物的一层的三分之二被这些细菌侵蚀之后,这座二百八十五层的建筑轰然倒塌。倒塌并不是由于一层组织中的碳部分被腐蚀产生空洞,而是地基周边的土壤被侵蚀后软化了,现在的地面,已是非牛顿流体。自从细菌侵入到主城区,由于倒塌造成的地面震动,每分钟都会发生二、三起。
一分钟后,同样的际遇降临在氧原子座。由于1S-1和1S-2两栋建筑通过氧核栋成为连体,且自身的半圆弧形状,并没有因周围的土壤软化而倒塌,仅仅发生了微微地晃动,但这种平衡态仅仅维持了十二分钟。当细菌先后侵蚀到了1S-2栋通往氧核栋的两道连廊时,连廊的根部承受不住氧核栋的重量而发生了断裂。这个断裂使氧核栋连带部分连廊向着1S-2栋倾倒下去,当连廊刺入1S-2栋时,它的垂直结构在遭到破坏后,它被齐腰折断,其上半部便向着氧核栋砸了下去。但氧核栋并未等到这个打击,它与1S-1栋相连的连廊根部也在被细菌侵蚀后相继断裂,氧核栋带着部分连廊向着地面坠去。三百四十八米的高度,四万八千吨的质量——十二秒后,八百零四米每秒的速度,三点八六乘以十的十次方千克米每秒的动量,撞击在非牛顿流体之上。如果在其周围放置适当的仪器,这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非牛顿流体剪切增稠实验,可惜的是,这显然是无能为力之事。事后通过测量细菌土壤的粘度为十五千帕秒而推算,氧核栋当时相当于砸在钻石上。一点八乘以十的十一次方焦耳的能量释放在非牛顿流体之中,尽管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能量全部成为非牛顿流体的热能,剩余部分仍不亚于一次三级地震。
东八区时间,2049-07-17,17:38,周六,龙腾共和国,黑水省,冰城市,中城区,冰城火车站候车大厅
十千米外的量子星尘小区-氧原子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