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二年夏四月,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月,萧湛以太子违父背尊,包藏祸心,将其软禁于城外别馆,举朝震动。
王玄朗抵达武昌传信儿后,王大将军立刻上书朝廷,称太子此举定有不得已的隐情,或为奸佞谗毁之故,愿陛下明察彻查,不要受奸佞蛊惑,重修父子之情。
萧湛已然坚定了废太子之心,故将其奏折按下不表。
王大将军此时上奏折,颇有几分威胁之意,只要废太子的诏书下达,大将军必然会以此为由,起兵发难朝廷。
萧湛深知与大将军此战不可避免,无论废不废太子,他与王大将军之间都不能善了。
若被如此挑衅之后,他还因顾忌大将军而不敢废太子,只会愈发显得他懦弱,从而滋长大将军的野心,让朝臣对大将军更加畏忌,有损自己的天子威权,遂坚持召集群臣商议废太子之事。
太极殿上。
萧湛对众人道:“萧恂背父弃主,枉杀忠良,意图盘踞荆江二州作乱,无君无父,实不配储君之位,今日不处置了他,恐怕会给国家留下大隐患。”
司徒兼太子太师王诩、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师蔡雍,并东宫一众官署,听得此言后,皆以教导不善之故,跪于皇帝面前,脱帽请罪。
王公惶恐请罪道:“太子失德,实乃臣教导不善之过,臣自请免官谢罪。”
萧湛从容道:“朕所商议的是关乎家国的大事,岂是王公一人之罪?萧恂不轨之心渐显,纵是有良师敦促,亦难改其劣性,今日所议,只罪在萧恂一身,实乃他一人之过,非是众卿家之责。萧恂狂悖之心日显,朕欲废其太子之位,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心有顾忌,不敢吱声,无非是看王公诸人的态度,跟风附和而已。
此事因涉及王大将军,王公作为亲族,出于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