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义的迂腐文臣,却只是因为政见不合,宁可拼着山河破碎的风险,也要把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拖死在这绞肉机一样的战争里。
\n
“你来的时候,不知道会有这样的风险吗?”公主继续问。
\n
顾非臣当然知道啊,但他还是来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或许能够劝住贞静公主收手回头的人。一如贞静公主当年不得不被迫去和亲时,他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此事的人。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他愿意领兵请战。
\n
可惜,老皇帝没同意,还是用女儿换取了短暂的和平,而远嫁的贞静公主也领了顾非臣的情,即便他并没有成功。多年后,公主从蛮族活着回来了,势无可挡,却表示愿意和顾秉在摇光谈一谈。
\n
她是因为觉得他不会来,才开出了个条件,没想到他最后真的来了。
\n
这与皇位该由谁来继承无关,顾非臣只是不想让战火蔓延到大启境内。
\n
一如裴不应之前看过的那个纪录片里说过的,年轻的首辅顾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激化了政通年间的党争,自私自利了一辈子,但在国难当头的危亡时刻,他还是会觉得国家要比党争更重要。
\n
可惜的是,他的政敌并不这么想。
\n
这才有了摇光城的困局。
\n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顾非臣最终还是赢下了这艰难的一役。他当时的计划也很简单,不过八个字,铤而走险,夜叩蛮帐。胜利的关键便是贞静公主。
\n
那个计划真的太疯狂了,几乎看不见胜利的希望,贞静公主一开始自然是不同意的。
\n
但顾非臣只在她问他的时候,反问了她两句:“那殿下又为什么要来摇光呢?又为什么要与臣死守到现在?”
\n
明明袖手旁观,先看着大启和西蛮打起来,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