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国内投资机构,为这个交易提供一份可行性担保报告。这是央行层面制定的经营规则,虽然当时投资次贷被评价为最稳定的收益,因为数额实在是太大,我还是亲自组织了团队赴美调研。”
\n
这一段是真事,只不过是有点巧合,外汇局确实是在那个时间段邀请华夏证券出具一份可行性报告。
\n
“这个团队有20个人,其中7名是调查员,他们在美国挑选了4家投行和10个城市进行地产调研,结果让整个团队震惊,华尔街的所有银行,包括欧洲在纽约的所有国际银行都在巧妙利用评级规则,将各种垃圾次贷包装成3a、2a评价的cdo,打包出售给全球的投资者,这里面也包括俄罗斯联邦银行和总统基金托管公司。”
\n
“事实的真相,我们今天都已经知道了,但在当时,那个团队的高级合伙人简直不敢置信,直接打电话给我,在华银财团的北美分部抽调四百多名研究员,将全美40个主要城市的房产和自由次贷市场全部调查了一遍。”
\n
“当我看到这份完整的报告时,时间已经是2006年9月!”徐腾准备告诉俄罗斯人和莫金罗夫领事的这件事,就是次贷危机的真相。
\n
他亲自起身,开了一瓶轩尼诗李察干邑,为莫金罗夫领事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
\n
在喝了一口酒,大概回忆一番后,徐腾继续讲述这件事,“就在那一天,我决定做空次贷债券,但在当时,美国地产业简直是处于几十年来的新颠峰,根本没有一家金融机构会做这种生意,市场上也缺乏这种对赌的金融产品。所以,我雇佣了55家小型对冲基金,为它们提供高额的信贷担保,让他们分开代理我的业务,和全球主要的国际投行谈判,每个团队负责一家投行,要和对方开创一种新的次贷违约信用互换保险,简称cds。”
\n
“对每一家国际投行而言,这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在他们看来,我们简直就是在送钱给他们,所以,即便是最小的投行都敞开供应,让我们在两天时间内购买了价值700亿美元的cds。每一个月,我要为此缴纳1.3亿美元的保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