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超过当地居民收入增速的4.7倍,这个泡沫的剧烈幅度,完全不逊色于90年代的日本地产泡沫。”
\n
“第三、在借贷成本低,审批容易的环境下,地产投资一旦被遏制,超巨量的资本就必然流向股市,房价跌,股市涨,股市跌,房价涨,这是国际投资市场颠扑不破的道理。”
\n
“基于以上三点和其他因素,我父亲和我在2004年底做了一个豪赌,赌政府会出台政策遏制地产泡沫。如果我们赢了,我们在a股获利数倍,如果我们输了,政府不出台政策遏制地产泡沫,任由地产继续增值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导致地产泡沫破灭和经济硬着陆,我父亲就会破产,而我也会失去腾讯的控股权。。”
\n
“最终,我们赌赢了,2005年10月,政府出台新八条制约地产泡沫,拉开了中国股市在随后一年的暴涨。在地产泡沫的基础上,很多专业的房地产投资人、机构,都会选择将房产抵押给银行,大量借贷炒股,更准确的说,2006年股灾是中国m2巨量化和地产泡沫形成的必然结果。”
\n
“至于股市当时能够突破到8000点的规模,这也超出我们的预估,最重要的因素是3点,1、货币总量基础过于庞大;2、中美两国的金融业借贷与融资成本太低;3、在2006年的那个阶段,富裕阶层赚钱太容易,绝大多数投资人只是在前几年贷款买几套房,就能突破上千万身家,怎么投资怎么赚,完全不考虑风险因素。”
\n
徐腾要说的都说完了,但他还是要给所有人一个真相,“2005年,我们是从a股1300点左右开始接盘,中间的最低阶段,a股也曾短暂跌破1000点,一直到1700点,我们停止入盘,总计投入3170亿rmb,在6500点开始撤资,平均税后收益率是7.3倍。在大盘暴跌后,下滑到1400点,我们重新投入7000亿资金接盘,最终在大盘涨幅超过3000点,超出证研所认定的合理范围时,我们再度离场。在这两次投资中,我们的资金离场并未直接造成大盘的重创,因为每一次的进场资金规模都是离场资金规模的四到五倍。”
\n
徐腾说的这一句话是非常精妙的,事实上,徐家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