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带陛下退入太庙!“他扶住踉跄的朱允炆,余光瞥见纪纲正带着暗桩卫向祭典台逼近,手中握着的不是绣春刀,而是...火铳?!这些本该由京营掌管的火器,竟早已落入暗桩卫手中。
太庙大门轰然关闭时,朱瞻膳听见纪纲在门外高喊:“陛下!臣奉燕藩密令,特来清君侧!“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开,他这才惊觉,原来纪纲不是梅花卫的人,而是...燕王埋在金陵的另一枚棋子。
未时初刻,太庙密室。
朱允炆靠着太祖神位坐下,手中紧握着从宝库取出的檀木盒。盒盖雕刻着九条隐没于云海的龙,正是朱元璋临终前留给朱允炆的“九龙秘盒“,据说里面藏着能扭转天命的宝物。
“当年皇爷爷说,不到社稷危亡之际不可打开。“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可现在...纪纲有火器,梅花卫有余党,甚至天象都在帮他们...“
“天象?“朱瞻膳忽然想起什么,抢过案上的《皇明历》翻看,“陛下,钦天监呈给您的历书,和民间流传的版本不一样!“他指着七月初七的记载,官方历书写着“荧惑守心,宜祭祀“,而民间版本却是“荧惑退避,百事皆宜“。
春桃从袖中取出抄录的民间童谣:“荧惑绕心走,建文坐龙庭“。这与纪纲等人宣扬的“荧惑守心,主君失位“截然相反。她忽然想起秦淮河底的石板,那些“建文万年“的字样,在特定角度的阳光照射下,竟能折射出“永乐暂隐“的幻影——原来民心的昭示,从来都是权力者的镜像。
“有人篡改了天象解读。“朱瞻膳握紧拳头,“纪纲控制钦天监,梅花卫散播童谣,两者看似对立,实则...“
“实则都在引导百姓质疑朕的正统。“朱允炆打开檀木盒,里面竟是个铜制日晷,晷面上刻着“日月重光“四个篆字。他将日晷对准密室石缝透入的光线,晷针的投影突然在墙上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