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港早潮。
退潮后的沙滩上,密密麻麻布满贝壳写成的“文明标语”:“星石无国界,智慧属众生”“双璧映天辉,根系连万邦”。春桃踩着浪花捡拾贝壳,忽然发现一枚海螺里藏着西洋孩童的信,用歪扭的汉字写着:“大明的星星树,帮我们挡住了风暴!”
卯时正刻,紫禁城晨朝。
朱瞻基手持文明港送来的“根系共生图”,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国文明的地下脉络,在应天府下形成璀璨的“文明地宫”。“诸位爱卿,”他指着图上的亮点,“这不是通番证据,而是民心图谱。朕决定,每月初一开放文明地宫,让百姓亲眼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御史台首辅还欲进谏,却看见朱瞻膳腰间的山河珏突然升空,珏面投射出市井画面:应天府百姓用星石粉末改良纺车,用柯枝星轮计算农时,用溜山灯塔原理改造路灯。当画面转到文明港的“双璧祠”,祠中供奉的不是帝王像,而是各国百姓的手印拼成的“文明之树”。
辰时三刻,太子拜师礼。
朱祁镇正式拜苏月璃为师,行大礼时,星石佩掉在地上,竟滚出一枚种子——那是三年前春桃埋在文明馆的智慧莲花种。种子落地生根,瞬间长成小树苗,树冠上挂着十二国孩童的许愿牌,最小的一块写着:“希望太子哥哥和文明王叔叔永远像星星一样亮。”
巳时正刻,宝船再次启航。
朱瞻膳与朱瞻基并立船头,两艘宝船的风帆上,分别绘着“宣德”龙纹与“文明”星图,船舷悬挂的十二国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重光珏与星石佩同时发亮,在两船之间架起金色的文明之桥,桥上流动着各国文字写成的“互鉴永恒”。
春桃在航海日志上写下新篇:“当皇权与文明如双星并峙,当朝堂与民间的根系相互缠绕,真正的盛世便有了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