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遥相呼应,由此可见文帝对他们母子的偏爱。
此刻殿内烟雾缭绕,大殿前方设有香案,供奉鲜活果品。中央则摆放了一樽汉白玉砌筑的化纸炉,其上边缘镶嵌金边,炉身表面雕刻有祥云、龙凤纹饰。
这会化纸炉里燃着已烧至一半的纸扎人,幽暗的火光映得坐在炉前之人的脸忽明忽暗。
殿外静候的公孙桓,待被宫监宣召,就整整衣冠趋步入殿,垂手来到化纸炉前,低语唤道:“主公。”
“称呼该换了,既已入京都,那便少不得入乡随俗。标新立异,总归是不妥当。”
姬寅礼抬手,示意他在旁落座。
“殿下说的是,是桓思虑不周了。”
公孙桓从善如流,挨着椅子侧身轻坐下,方继续说道,“自打殿下的王驾离去,御苑里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就您离开的这会功夫,林大人那边是愈发花团锦簇了。”
姬寅礼笑了下,问:“文臣僚属之质,汝今夜可明乎?”
“桓今方悟矣。”
公孙桓叹气,脸色微微难看,“纵使平日派系林立、各自为政,但到底翰苑连枝,台阁诸公皆终归于士林党。关键时候,他们众口同声、行事默契,宛如铜浇铁铸不可撼动。”
他犹记得当日宣治殿内,为立储之事,各派系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论锋激烈之时更是恨不得拔剑而格!可今夜筵席上,诸公却又和融协契,共举新主事。
其党众之勠力,令人心惊。
尤其想到那些朝中公卿们竟胆敢越过朝廷、越过摄政王,谕制举贤,似将国朝的宰辅推举之权视为囊中之物,公孙桓的脸色就愈发难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