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娘子浑不在意地摆摆手:“我本也要添置些针黹灯油,外城东西便宜多了。你记得,明日换上便于走动的衣裳,咱坐长车去,若是买得多便使两个钱叫闲汉送家来,省得自家推车累得慌。”
“我都记下了,明儿一定准时等着。”姚如意千恩万谢地告辞,刚转身又被程娘子一把拉住:“等等,嫂嫂也做了点糖糕,我给你切一些带回去。你莫要走动,便在此处侯着。”
哪能来回礼还兜着回去的?姚如意赶紧推辞,程娘子故意板起脸说再缠她就恼了,日后再不要往来。
姚如意便只能无奈地站在门口等候。
等候时,思绪不由自主又盘算起进货的事来:后世小卖部的货大致可分为食品饮料、学习用具、日用品几种,货多而杂,就得有不同的经销商、供应商和厂家进行对接。
以前外婆就有很多批发商的电话,记了满满一个本子,她会打电话跟人家提前订货,远的人家给她寄过来,近的就用货车给她送过来。
以前,外婆隔三差五就要踩着三轮去十几公里外的汽车站拿货,他们那个小镇只有一个集中快递点,就在汽车站。
到了宋朝,对于货源,姚如意先前也琢磨了很久。
这时候进货渠道没有后世那么多,没有全国流通的物流网,更没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但幸好汴京是都城,各地行商都在汴京流转,漕运通达,人烟阜盛,各类工坊、匠人都齐全。
她本来便计划着要定期去汴京城各类大集上“淘货”。除了程娘子提过的草集,兴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也会办万姓交易,那时会有很多小商贩、农户会带着自己的货物前来售卖,应当能认识些散货商。
另一种法子是去找工坊合作。比如,陶坊能定各类陶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