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羁縻之策便是其中之一,毕竟认真算的话,覆汉之贼便是羁胡之策的受益者。
这倒并非是归罪于任一方,只是他寄人篱下时日长久,故而对强行内迁的胡人与百姓之间生出的矛盾看得愈发清楚罢了。
刘备与孔明对视一眼,随后齐齐躬身应下,毕竟这本身便是他们的意愿打算之一。
【正如咱们前面所说,胡蓝案贯穿了整个洪武朝。
虽然名字是胡惟庸案、蓝玉案、通倭案、李善长案等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能归类为一,称呼为勋贵案。
以洪武三年的中书省变化为始,到老朱驾崩为终,老朱对开国功臣态度变化的脉络很是清楚。
从最早的宠信重用,到猜忌怀疑,再到限制约束,再到最终的全部铲除,这基本上就是洪武年间勋贵们的命运旋律。
而如果是从勋贵案的角度出发的话,分析起来这个持续二十几年的大案反倒是出乎意料的简单。
说白了就是皇权这东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加强,实际上君权至高无上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君尊臣卑,臣子只能望风受旨,都不要说对抗,生死荣辱都尽握在皇帝手中,这是从大明开国时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事实。
而在这件事上来说,明初的勋贵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部分对于这种变化都缺乏足够的敏感。
这一点上都不需要现代分析,明末谈迁在著《国榷》时就已经说的很清楚:渡江旧勋,俱鱼服之侣,臣主未定,等夷相视。见兵柄独握,未免为所欲为耳。
渡江旧勋,说白了就是淮西党,对他们来说,更加认同的并不是朱元璋的皇帝身份,而是在创业初期所确定下来的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