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后辈能看出来,倒是令孔明有几分欣喜。
不过此时光幕上画面直接略过文字,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末的七个印章上。
【不过该说不说,大佬给三国开的这个if线还可以。
但要文盲说,这个檄文最用心的还是要属文末的七个印章,即“秦汉七玺”。
古代自始皇帝起,皇帝的“乘舆六玺”就属于皇帝默认的佩印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古代属于皇帝的印章有六个,分两套,分别是皇帝三玺和天子三玺。
这才六玺,那为啥说秦汉七玺呢?当然是因为还有个最重要的传国玺。
传国玺在秦汉的传说大伙都知道,咱们直接长话短说,三国时袁术这个大傻子败亡后,荆州刺史徐璆携传国玺将其给了汉献帝刘协。
老曹挂了曹丕篡汉,从刘协那儿拿到传国玺后为了彰显天命,就在玺肩上刻了“魏受汉传国玺”,至少就史料里来说到这儿都是有迹可循的。
但随后从永嘉之乱开始到隋朝统一,这段历史上出现了至少三枚传国玺,最终隋朝拿到的传国玺本身就已经真假难辨。
隋末动乱以后,唐朝开国拿到了两枚传国玺,一枚据说是宇文化及杀了杨广抢的,最终落到窦建德手里,而窦建德是被李世民砍了;另一枚则是萧皇后归唐携带的,自述当初宇文化及杀杨广后没拿到玉玺,是被她藏了。
但随着唐末帝一把火把自己和传国玺一起自焚,传国玺不管真假都湮没在了历史当中,只余下史册中的一个个传说。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