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也看看,好望将来能于其上刊文彰学。”
眼见族兄开始有滋有味品起了香茗,诸葛诞便也接过来小心翻阅。
这份传抄并未用线装订,而是裁出了漂亮的长型后“之”字对折,而在封表之上除了四个大字之外,右下角还有一行“建安二十年春抄”的小字。
“春抄?”
“各处学府往来不易,故而暂定一年按四季分四抄,于年底再于四抄当中择其精华定为年抄。”
诸葛诞默默点头,觉得这个安排倒是合情合理,但再往后翻开,便又有了一些熟悉的感觉。
简而言之,能读得通顺的唯有二者,一为每文之标题,二为每文之撰写者。
《用水断料借水取油,水利坊革新纲要》——湘乡蒋琬
《上疏气下解水定粮仓新制》——东海糜竺
《何曰钱也?自夏起贝金粮布纸之千年大演》——零陵刘巴
《由“日行千里差一寸”读周髀算经之测天说》—成都张松
《浅论刻写篆隶于金山陶铭印刷之新解》——扶风法正
《齿轮三啮法及润隙优劣算学之较》——沔南黄月英
……
简略一翻,不少都是听闻刘皇叔的传闻时亦有听闻的名字,而从这些读起来都费力的文章中,诸葛诞倒是很清楚的知晓了自己与这些当世俊才当中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