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刚刚发现发债的好处,离着发现发债的坏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曾公亮道:“若决定出兵北上,派多少兵马合适?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幽州大军多已回调,应该以河东路兵马为主。契丹的主力去年已经消灭掉了,并不需要太多兵。以王凯和贾逵两军,加上幽州的刘几一军,一共十五万兵马北上,应该就够了。十五万人,保证他们的粮草,也容易一些。“
田况道:“十五万人够吗?中京道是契丹腹地,最是重要。而且此时正有大量部族在那里,人数应该不少。而且山路崎岖,应该带不了重炮。“
杜中宵道:“重炮必然是不能够带了。如果是从幽州北上,都是在山路穿行,带不了重炮。不过契丹剩下的地方,没有大城,也不需要重炮。十五万人,对于草原来说,已经是未见的大军。”
曾公亮道:“契丹应该没有再挡我们十五万人的军队了,现在难的,是供给这些军队的粮草。”
杜中宵叹了口气:“是啊,十几万人的军队,已经足够横扫整个草原了。但这些人的粮草,运输就难了。这一战,同样要倾全国之力运粮,才能够打下来。”
田况点了点头,深有同感。从幽州再向北打,就离开了中原的传统地域,深入草原。打那里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只要粮草运到,基本可以横扫。由于山路艰难,十五万人军队,需要的运粮草的人马,可能跟去年幽州一战差不多。幽州成为北方的重镇,直接控制整个燕山,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136章 再次挂帅
崇政殿里,赵祯端坐,两侧是文彦博、韩琦等中书官员,以及杜中宵、田况等枢密院官员。下面站在桌上沙盘旁的是赵滋、李复圭、李璋,杨文广等三衙官员站在一边。
赵滋指着沙盘说道:“近日有契丹泽州守将马镝来投,说是已经联络契丹官员,可以献大定府以南五州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