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答应二哥,就是了。”
“嗯。”
......
大周显德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斥候暂时没有探明到李隐军队的踪影后,杨廷璋和李谦溥再次会见了李守节。
“贤侄,你前日所谈的平汉方略,我和德明认为确有可行之处,你可向你父回复,我等可一同上书,倡议此事。”
还不待李守节答应,先前派往隰州的亲校,越门而入,大叫道:“隰州加急军情,刺史孙议病笃,无法料理州事.......”
听到此番军情,厅内三人都是震惊不已,李谦溥赶忙将亲校扶着坐下,递给了他一口水,方才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启禀节帅,李都监,我等在半路上碰到了隰州往东京派的信使,得知隰州有变,周衙校不敢耽搁,立刻派我返回。而周衙校则亲自去隰州一探究竟,但事情大抵应该是不会有错。晚些时候,隰州信使也能到晋州地界。”
此刻哪里还有人注意李守节,杨廷璋和李谦溥忙着讨论如何应对隰州之事,不过倒也没有人让他回避。
李守节也在思考这次隰州之事,他能从中得到什么。
根据李谦溥和杨廷璋一个锐意进取,一个谦和求稳,李守节觉得李谦溥定会采取行动。
果然,李谦溥朝着杨廷璋拱手施礼,急促地说道:“节帅,隰州为咽喉要地,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主掌军事。如果等到信使到达东京,再等官家传回军令,一来一往,肯定就来不及了。北汉李隐既然不在晋州北面,那很有可能已经前往隰州。”
杨廷璋连连点头:“德明,你说得有道理。”
“就算是此时也是在和李隐抢时间,节帅,请你当下就签署书牒命我权领隰州刺史,我即刻前往隰州。”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