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就当是在为子侄辈儿们谋一份家业吧,看来,自家子侄未来也少不了李守节的照拂。
他抚须笑道:“幽云十六州,若是光复,则大周再得形胜,辽国要想南下,势必要难上许多,中国之事辽人断无可能再有插手之地。”
......
侯霸荣和梁小乙不顾马力,一路上风餐露宿,在损失掉两匹马后,二人直达乌岭关。
在冀氏县,侯霸荣以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的名义,擅自征调了四匹驿马,补充了损失的马匹。
梁小乙虽然心里不太赞同侯霸荣的做法,却也没有制止他。
因为他知道这样他二人才能尽快到达潞州,否则后半段山路,就算侯霸荣走及奔马,能够一人独自跑到潞州,他也没法子仅靠一封书信就能说服李筠。
而且李守节的字迹,离之前的那位衙内可差得远呢。
不过多少也还看得过去,这也多亏了当年学校为了迎合上面领导,开展一阵子的兴趣拓展班。
还有之前闹得动静不小的特长加分,李守节也因此练过几年的毛笔字,闻过那臭臭的墨汁,写得一手看得过去的正楷字。
这也是李守节为什么让梁小乙随同的原因,有了梁小乙,以及李守节提供的亲笔签名,再加上建雄军节度使的求援信,即使李守节没有亲自回去一趟,也足够取信李筠了。
一千人马对于大镇昭义军来说,洒洒水而已。
唐末的昭义军可是地跨河东河北六州,带甲之兵有十万之多。晚唐平定昭义刘稹之乱,唐廷出动八镇节镇使,耗费颇多,方才镇压下去。
虽然五代时期,地方藩镇逐渐被削弱,但是如今的昭义军在李筠不断纠集亡命的条件下,李守节估计昭义军至少有近万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