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前面已经不止一个例子摆着了,农夫生活无着走投无路之下,铤而走险,虽然终究会被扑灭,但也能会给帝国敲响丧钟。我看那两宋虽然处处破绽,农民造反的也不少,但朝廷却是知道害处,不是把青壮收买进厢军,就是及时调军扑灭,最后亡于外敌,这方面却是想了办法的。”
\n
“我们那位陛下到底在想什么呢?调动的役夫,发动的战争,不比始皇陛下少,却镇压不住天下。看书上说,洛阳附近就有瓦岗起义,他竟然也听之任之,一心去征辽东。他……他到底在想什么?”
\n
嘿,这请教什么,我一正常人我不理解这种神经病的思路才对吧。刘彻笑骂一句,正要说话,嬴政却因为自己生出过胡亥这种儿子,对有点类似的隋朝二帝还真琢磨过,应声道:“除了性格原因,大概也是因为,自汉末至隋立,又是三百多年的乱世了吧。老子所言小国寡民,也自有他的道理。”
\n
刘彻闻言也不由沉思了片刻,理解了他的意思,跟李世民解释:“嗯。小国好治理,始皇之前,各国若是有农夫造反,顶多藏在大泽山林里当强盗,也就是盗跖那种规模了。每一处都有封君,自己的封地自己爱惜,有人造反不用国君调兵,封君自己就火急火燎的去剿灭了。”
\n
也就是说,这些乱民根本没有办法串联起来。不像大一统的帝国,各地的郡县长官哪有全部都忠君体国的,有那么几个不负责没本事失城败亡的,乱军马上就裹胁出一支浩荡大队来了。
\n
而且天下一统之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就如影随形而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中央要控制地方,除了军队,就是粮食财政了。那么灾情起时,地方上也很难立刻组织起赈灾,命令从中央发往地方,粮食由别处调往灾区,又是一番折腾。地方官也是能不动就不动,能刮多少就刮多少,将灾情最终发展成民乱。
\n
lt;a href=<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