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他下“罪己诏”,以此平息民愤,他慢慢明白过来,这是手下的臣子们想要拿捏他。可他若是不对这些臣子妥协,一样步履维艰。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可城外已有隐隐风声传来。
\n
他才明白,原来温承并未如他的愿死在关外,而是收拢了那些守将们,又回到了自己经营多年的西北,集结了定北军,如今已经过了金泉关。
\n
他惦念了多年,想要消灭的心腹大患,最终还是反了。
\n
他召集效忠他的臣子,想要对他们妥协,却发现他们给不出多少主意,只能是想尽办法调兵遣将,已无多少可用之人,抑或者行动得极慢。
\n
他忽然发现,他对这个王朝,竟是没有太多的掌控。
\n
快要到岁末的时候,定北军到达了京畿一带。一路上或是攻打或是劝降,一路上算得上顺利。既是因着过去一年多的准备,也是因为多年来的基础。
\n
围城的时候正是一个傍晚,城中守军听闻消息,虽还是紧闭城门,可也有不少人悄悄逃了,城内已然乱成一片。
\n
望着不远处乱糟糟的场面,温承想起兴和二年急行军赶回京城的那一次,仿佛和面前的景象一模一样。
\n
可当年领兵是为勤王而来,如今是做乱臣贼子。
\n
其实在很多方面,温承很是理解兴和帝对自己的防备。因为他对于这个王朝的掌控远甚于兴和帝,也超出兴和帝的想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忍受像他这样的亲王。
\n
可自小在权力浸染中长大,兔死狗烹之事见得多了。温承曾经想过他的结局,不过是战事皆休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对他来说,只要尽到他的责任,一切并不重要。但后来他有了薛映,便有了不同。如果他当真出事,他的下属安排得宜大半可以保全,可他的妻儿绝不会被容许存活于世。\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