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所用,调和两党矛盾谈何容易,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朝堂新一轮的激烈冲突,使局势更加混乱。
范纯仁虽为范仲淹之子,自身也颇具威望,但在联络朝中势力时,仍遭遇诸多阻碍。
部分官员因畏惧太后权势,即便内心认同赵煦亲政的必要性,也不敢公然表态支持。
有的地方官员虽为范氏门生故吏,可在权衡自身仕途与参与这场权力博弈的风险后,态度暧昧不明,未必肯全身心投入。
更有甚者,被太后党羽威逼利诱,倒戈相向,给自己传递虚假消息,扰乱部署。
而且,时间紧迫,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而今日之作为本就要在极短时间内,将各方势力串联起来,统一思想,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能在早朝上逼迫太后撤帘的方案,这无疑是巨大挑战。
今日之过程,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计划败露,不仅无法助力赵煦亲政,还可能让赵煦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甚至危及自身及支持者的性命。
文德殿内,铜鹤炉中袅袅升腾的龙涎香,不知何时竟裹上了丝丝缕缕的硫磺味,无端添了几分肃杀之感。
范纯仁双手紧紧攥着边报,因用力过度,指节早已泛白,仿若要将手中这薄薄的羊皮纸嵌入掌心。
羊皮纸的边角处,暗红色的血渍赫然在目,那是戍边士卒浴血奋战时溅上的,在摇曳的烛火映照下,透着骇人的气息。
范纯仁深吸一口气,抬眼望向龙椅方向,声音虽沉稳,却难掩其中的悲怆:“启奏陛下,环庆路急报,静塞军三日前悍然攻破金明寨,守将折可寻率部殊死抵抗,力战殉国。
如今,苏逆铁骑如汹涌潮水,已直抵洛水南岸,形势危如累卵!”
他的话音刚落,垂帘之后,珠帘便如狂风中的落叶般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