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有明确的爱情线,但是因为男孩比女孩成熟得太晚而遗憾错过,没有车祸癌症等意外因素,只有各种现实。
现实就是父母的高压、学校的管制、朋友们的怂恿、男孩的迟钝好面子、女孩的敏感多虑……
隐藏在暗处的核心则是:青春的遗憾几乎是必然,不成熟的我碰到了自以为成熟的你,爱得纯真热烈,却脆弱得经不住一点风雨。
如果能以最诗意的语言将这场青春期最大的错位展现出来,《少年的我们》完全可以成为里程碑一样的经典。
所以方星河没有写自己,而是写了小方。
骄傲莽撞自负的野性狼崽子,而非现在的矛盾结合体。
作为青春文的主角,小方没那么帅,但是极有魅力,可这种魅力是脆弱的、单纯的、变幻莫测的。
在简单的环境中,他能摆平除了感情以外的一切事情,可是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男孩开始受到磋磨,尽管什么打击都磨不平他心中的棱角,可“失去”却始终如影随形。
从高中写到社会,从他的意气风发写到社会的毒打,结尾借鉴《那些年》,十年之后,女主角嫁为人妇,为所有人的青春画上一个句点。
从婚宴后的最后一场酒局里出来,小方独自走在江桥上,摇摇晃晃,唱着里没唱完的最后半首歌,忽然一屁股坐在栏杆旁,哆哆嗦嗦的给自己点一支烟,深深埋下头。
一点火星忽明忽灭,摇摇欲坠。
……
故事就这么简单,写起来难度不大,是以,在1月中旬,初稿就已成熟。
2月中旬,在方星河出发之前,二版定稿。
由于实力的提升,也因为结构上的简单,《少年的我们》没有三稿了,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