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大明闻知清虏入寇我朝鲜,定不会坐视不理,天军亦将不日到来,再演万历之事!”弘文馆副校理吴达济悲切地说道。
“大明?”崔鸣吉惨笑一声,“自萨尔浒之战后,明军何时真正救过我朝鲜?如今,大明境内,流寇横行中原,岂会为我小小藩邦劳师动众?”
“殿下,我朝鲜尚不至于山穷水尽之时,万万不能降!”同为弘文馆副校理的尹集没理会崔鸣吉的投降言论,越众而出,直面李倧:“数日前,从海西都护府传来消息,海州地方戍卫大破清虏,斩首数百八旗精锐甲骑。”
“再往前几日,还有江华岛大捷,清虏丧师千余,不敢再复泛海往攻。除此之外,大明东江镇出兵铁山,袭扰清虏后路补给,频频重创清虏,扰动其后勤。”
“若是我们再坚持下去,与清虏周旋到底,大明天朝必会派出水陆大军,直捣清虏巢穴,挽我朝鲜于生死危亡之际!”
李倧听罢,顿时又犹豫起来。
是呀,我朝鲜军队也不是那般不堪,在清虏面前,还是能比划两下,并将其击败的。
除了尹集刚才所说的江华岛和海州两场大捷,正月初七全罗道观察使李时昉率六千勤王大军来救南汉山城,与清虏激战于西南之光教山,击杀清虏二等公扬古利,毙伤八旗百余,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士气。
再者而言,清虏围攻南汉山城月余,在守军严密防御下,未能寸进,反而损兵折将无数。
即使,清虏在城外部署众多火炮,也未能攀上南汉山城墙一步。
唯一可虑的是,城中粮草渐馨,官兵在清虏长期围困下,士气也较为低落,恐难以久持。
但要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那还不至于,目前尚能勉力支应。
可问题是,要坚持下去,会不会出现“不忍言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