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总结起来就是,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
\n
举个例子,范雎以前在赵国宣传的,秦国的百姓得到爵位的途径十分容易,耕战,这也是商鞅变法的成功之处,让秦民人人慕战,彪悍之风绝顶六国。
\n
但范雎没说的是,秦民得爵有途径,唯死战尔,在秦国有了爵位日子就好过了,有土地,田宅,奴仆,所以人人恋战,不打仗他们就不舒服,当然这也为天下一统后秦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n
但是,根据商君的治国之策,被削爵的速度比得爵更快。
\n
秦国苛政,刑罚严苛,怎么说呢,按照秦法上的条例,就没有一个正常人能不犯错的。
\n
犯错了怎么办?罚呗。
\n
罚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爵位,剥爵。
\n
秦法是逼你犯法,逼你赎罪,秦国资源有限,爵位又太容易得,怎么办?想方设法的回收爵位,以此来达到一个平衡。
\n
所以秦国人一生,都逃不掉耕战、税收和犯罪。
\n
秦国强,但民不强。
\n
商君的治国理论影响之深远,贯穿历史,直到近现代才有所好转,怕百姓强大怕百姓富有怕百姓日子过得太好就不听话,各种担心受怕。
\n
怎么说呢,每一个时期,总会有那么一位君王将《商君书》视为至宝,紧紧地握在手里。
\n
赵政歪着脑袋看着外面的百姓,他富裕强大生活自在的秦国呢?
\n
范雎还没有告诉他,有农田耕种的,都是得了勋爵分到了土地的富足之人了,还有那些没有土地的人,生活更加的不堪。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