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张璁根基浅薄,他想做任何事,都会有大臣在明里暗里使绊子,不配合,以至于张璁想要做的事情,大多数都半途而废,以至于让朕早年想要完成的各种新政功败垂成。”
“后来为了缓和矛盾,缓和朕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朕就同意了张璁的请辞,用了夏言,并让他担任你兄长庄敬太子的先生。结果这个夏言却想当第二个杨廷和,所以朕不能容他,于是乎,朕就用了严嵩。”
“而且在用严嵩的过程之中,朕也不是没有给过夏言机会,但他却没能感恩朕的仁慈,反而变本加厉,以至于最后身首异处。这些也都是他自找的。”
“所以,在夏言之后,朕就在痛定思痛,想着找一个更好的驭人方式。于是朕就选择了修玄,朕用青词为谜,让严嵩他们去猜去做。”
“虽然最后的效果不怎么好,但也总比夏言那种喜欢跟朕找不自己的人强得多。而且,为了制衡严嵩严世蕃父子,朕又用了徐阶。”
“谁知道徐阶这人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竟然能纵然家人在江南做出那等骇然听闻的恶事。万幸你用的高拱,张居正,海瑞,鄢懋卿等人能力也不错。”
“没有让徐阶这帮人继续藏在繁华之下,继续侵蚀我大明的根基,这一点朕也不得不承认,你做的很好,已经有了主持大局的能力和风范!”
朱载坖听着嘉靖皇帝的夸赞,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高拱,张居正他们还都是父亲挑给儿的,所以儿的这些功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父亲的先见之明。”
嘉靖皇帝又呵呵笑了起来,他看着朱载坖,又继续道:“但是这些不过都是在权力范围内的手段,有些在权力之外的东西,这些手段就用不上了。”
“就比如你这次要设置的鞑靼自治区和高原自治区,以及奴儿干都司下面的黑龙江将军,沈阳将军,辽东将军。还有哈密卫的哈密将军。这些地方的治理,就不能照搬大明汉地的治理方式,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做出新的变化。”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