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遍布辐射尘的地表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各个避难所都开始对地下进行挖掘,以扩展出更大的居住空间。”
\n
“从宇宙恒观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繁衍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避难所这种封闭环境里,狭窄的空间限制了活动范围,人与人的接触被强行限制,原本的陌生人为此也变得相互熟悉。”
\n
“说到这儿,有件事我得顺带着提一下。避难所其实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它只是应急救援场所,为了确保人类在紧急状态下能够活命的一个小蜗居。危险降临的时候,恐慌的人们不顾一切蜂拥而至。他们从月球碎片撞击的灾难之下活了下来,却在这之后因为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陷入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
\n
“避难所里没有土地,自然谈不上什么耕种。液体栽培技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运用,饮用水净化系统也正常运转。呆在避难所里的人们不需要劳动就能得到食物和水。这在好逸恶劳的人看来是一件美事,可实际上……这恰恰是各种矛盾与混乱的开端。”
\n
“在那样的情况下,必须,也只能实行配给制。”
\n
“抱歉,我还得说一下当时的粮食生产问题。人类所需的蛋白质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前者非常普遍,从生物学家的角度来看,在极端情况下,只要以技术手段对植物中所含的毒质分离出来,那么地球上绝大部分植物都可以成为供人类生存的食品。”
\n
“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也进行过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这条思路是对的,而且以旧时代战争临近前那一时间段的科技水准,完全可以做到从野草和树木当中提取新概念粮食基础。说句调侃的话:无论锯末还是干草叶子磨成的粉都可以吃,它们与大米和小麦的区别仅在于口感,以及各自不同的蛋白质含量。”
\n
“当然,人类自身的食物摄入标准、消化系统、排泄等方面决定了新概念食品难以被接受。但实验数据表明,为了生存,人类在极端环境下会进行自我调整。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泡刚拉的新鲜的屎,只要主观思维觉得可以列入食物的范畴,抢着吃的大有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