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保命。
可眼下贾川觉着,即便汉王不是汉王了,这几个徒儿们或许还是会找他索命,找到高家的这二人可是难得的开口说了要为师父报仇。
贾川想起了那个胸口插刀的老头,先不说那致命一刀不是他捅的,就说各为其主,他们曾杀过多少人?谁找他们报仇了?当然,或许不是不想,是打不过。
这就是典型的持强凌弱!严重双标!
可这种事靠严重谴责是无用的,朱瞻基知道后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让贾川改名换姓到京城不远处的县做个县丞,偷偷的去上任,只带老郑头,暗中自会有锦衣卫的人看护。
这样一来,那些寻仇的徒儿找不到贾川,刑部又下发了海捕文书,加上朝廷也可找江湖中人,悬赏重金,这等样的追杀令便足以让这些人不敢随意走动,而朱瞻基觉着这样还不够,竟是直接给二叔下了道旨意,你不是让我将你想要的人交给你,你才与我谈吗?我下明旨让你交人,且有时效,至于不按日期交人会如何,朱瞻基没说,这事儿可留给朱高煦自己琢磨。
知情的人都道皇上如何看中贾川,只有贾川知道朱瞻基确有维护之意,但更多的还是要给二叔施压。
于是,贾川在某个清晨,带着老郑头兜兜转转的跟着不认识的人出了北京城,来到了献县。
献县知县赵光已年过六旬,此生仕途也就如此了,临了就任之处临近京城已是极好了。
赵光在献县已三年多,无功也无过,妻妾伺候在身边,儿孙在老家县衙也都是吏员,一家人虽说不上如何富有,平日又无法相聚一堂,但赵光已是很满足,尤其是今年过年,儿孙们已请好假,一家人能过个团圆年了。
哪知突然调来一名叫宋声的县丞,之前的县丞与他交好,他竟是不知因何临近年根说升任便升任了,要升也该是他升,虽说他并不想离开献县,但不想和不能是两回事,尤其是平日二人交好,这件事县丞竟是瞒着他……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