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
\n
有一道我儿时依偎的墙。”
\n
这首诗表达的便是庄风的思乡之情,这一世读来,更觉情真意切。而且,诗中之情还引起了这一世感情的共鸣,所以更觉深入己心。
\n
老僧看庄风对着杂志愣神了许久,说道:“贫僧研究这本书这么多年,不得不对写书之人钦佩万分。这书中的字迹大小均一,一笔一划,方正整齐,非有大智慧大神通者无法成就,实在超出想象。”
\n
庄风心说,印刷出来的铅字,能不整齐吗?
\n
老僧自然不知道铅字为何物,还在叹息:“书中的文字我已经能够弄明白一些,还有许多根本辨不出形意。而且这书中所谈之事,许多都匪夷所思,贫僧自认为不算愚钝,可想破脑袋也猜不出究竟,大概是你所来世界的事情十分独特的原因吧!不过,我在书中倒是找到了你所写的东西,虽然俚俗了一些,倒也情真意切。”
\n
庄风一惊,问道:“你知道我的名字?”
\n
老僧点头说是,随后问道:“庄施主,请看这两幅对联,请问,何为明心见性?”
\n
庄风刚进来后听了老僧的话,知道自己有机会回去,十分激动,对于老僧的提问也就谨慎起来,小心回答。庄风思考了许久,觉得比较周全了,才说:“明心见性这四个字它不仅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事做人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是佛家的最高境界,也是儒者的最高境界。”
\n
老僧并不是让庄风独自回答,而是选择了和庄风交流,点头回应道:“坛经载,慧能圆寂时告诫弟子说,‘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旨。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明心见性这一法门不仅是禅宗南宗的核心,也是佛教各宗各派的共法。佛家一切经论法门,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让人明心见性,从而证认本来面目,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n
庄风点点头说:“佛教见性成佛,儒家则讲见性成圣。我来的那个世界有位学者叫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