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两。养马和修缮马车还有轿子又是一笔银子,又是三五百两没了。
\n
孟家是读书人家,笔墨纸砚耗费巨大,一年三千两又没了。
\n
最后就是月例银子,孟家月例银子不多,孟蝶在家的时候,每月一两银子,沈氏六两,孟老夫人十两,家中男子一般比女子多一倍,因为他们需要在外应酬,还有仆人们的月钱。如此,三四千的银子又没了。
\n
孟家没有族人在京城不用照拂,孟庭义的官做的也够大,不用打点上峰,人情来往方面,孟家是能够持平的,这两样开销算是省了。
\n
这么一通算下来,孟府一年真能剩下千八百两算不错的,略花得多一些,那就是年光。当然孟府还是有银子的。这得益于孟庭义的妻子胡老太太持家有道。
\n
孟庭义外放六年在湖州当官,那里是鱼米之乡,那会儿孟家孩子小,开销也小,很是攒了不少家底儿,胡老太太就在湖州买下不少不动产,田有五百亩,庄子六个。这些一年出息少说也有三四千银子,孟家每年都能将这个钱攒下。
\n
孟蝶盯着册子上的字,眉头越皱越深,八千两,孟家当然拿得起,可事情不是这么算的,她下面还有嫡亲的妹妹堂妹,她们也都是孟家女,她们出嫁的时候,祖父给多少嫁妆?
\n
若是都按照她的规格给,孟家绝对会破产,若是不按照她的规格给,妹妹们怎么想?另外几房的叔叔婶娘们怎么想?
\n
家庭不和,大抵是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偏心从来就是乱家的根本。
\n
盯着八千两银子的记录,孟蝶还是想不通:“范嬷嬷,怎么这么多压箱银子?爹和娘也同意了?”
\n
“二奶奶,这压箱银子其中三千是太太给的。太太说,姑娘自己一人在京城,多些银子傍身才好。”
\n
孟蝶心口顿时堵得不行。她父母成婚的时候,祖父官位不高,沈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