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阵,见大家都没有说话,姜凌便开始给出提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案犯作案既需要熟悉现场环境,又害怕被熟人发现,因此他会选择相对方便的地方作案。”
姜凌的话并不难懂,李振良等人全都点头。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小偷一般不会在家附近作案。”
“太远的地方小偷不敢去,毕竟不熟,怕出事。”
“不远不近,这……”
姜凌再一次提示:“这样一来,会以他的住所为圆心,以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为半径,形成一个心理边界。”
刘浩然一听,立刻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圆圈,除了有一个案发地比较远没办法包括进去之外,其余11个案发点都能框进这个圆圈里:“这个圈,就是案犯的心理边界?”
姜凌赞许点头,拿出一个三角尺量了量圆圈直径,再看一眼地图右下方的比例尺,心算之后说:“对,这个心理地图的直径大约为500米,据我的经验,系列案件案发点的圆心直径一般在500-1000米之间。”
果然,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刘浩然画的那个圈,正是M国心理专家提出的“圆心假说”:多数案犯会在住所周围实施犯罪,形成“心理安全边界”。
没有包括进圆圈里的案发地旁边标着“7”字,这代表是第7起案发地。
周伟指着这个孤零零的案发地:“这个为什么没有在心理边界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