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谁的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因为郑仪用一套近乎完美的分工策略,把所有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的操控者,让每个零件都精准运转。
台上,周作树还在继续点评:
“……特别是权责清单那部分的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合我省实际。”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研究,才是特训营该有的水平。”
这话一出,全场震动。
理论高度?
实践深度?
这已经不仅是表扬,而是近乎“定调子”的评价了!
台下,王振国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郑仪——这个刚入省直机关不久的年轻人,竟在特训营的首轮考核里一举夺魁,甚至连周主任都亲自定调表扬!
这是一步登天的前兆。
散会时,学员们的行动轨迹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原本三三两两的小圈子,此刻都不自觉地往郑仪的方向靠拢。
几个平时没什么交集的干部主动走过来搭话,甚至有其他组的成员“恰巧”顺路,跟在他身后寒暄。
官场生态,向来如此现实。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