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学篇)》。娟秀的字迹旁,绘着栩栩如生的雷鸟、雪狐、库坦特有的耐寒松,以及用阿依努古老纹样装饰的字母与日语假名。
最后一页,她写下序言的终句:
“土地认得所有孩子的歌谣,风雪冻不住生根的翅膀。愿这些声音,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她放下笔,指尖拂过稿纸上“桥”的字样。炉火噼啪,映亮她沉静的侧脸,那双碧蓝眼眸深处,跳动着比水晶吊灯更恒久的光——那是历经淬炼、扎根冻土后依然蓬勃的生命力。
门被轻轻推开。年迈的佣人松本端着茶盘进来,不再是当年冰冷的监视者。她目光扫过桌上完成的书稿,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近乎敬畏的光芒。她默默放下茶盏,没有催促“休息”,反而低声道:
“夫人,白石先生托人从北海道捎来的急件。”她递上一个用库坦厚棉布包裹、带着风霜气息的油纸包。
阿希莉帕迅速拆开。里面是几张照片和一封简短的信。
照片一:崭新的“民族文化共生学校”教室。黑板两侧,一边写着工整的日语课文,另一边是用阿依努语誊抄的同一首童谣《北狐与月亮》。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神晶亮。
照片二:头发花白的乌鲁克长老,穿着整洁的便服,坐在“地方文化委员会”的席位上,正指着摊开的文件说着什么,神情庄重。他身旁坐着卡姆婆婆和另外两位族老。
照片叁:风雪弥漫的山林边缘,立着一块醒目的界碑——“风谷永久生态研究保护区核心区(库坦部族传统猎场)”。碑文下方,一行小字:“依据《传统生态知识示范点管理条例》,库坦部族享有优先管理权”。
白石的潦草字迹附在照片后:
“桥,通了!童谣集速来!孩子们等着唱!”
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