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为了加快‘银杏地区’的经济发展,滇南省政府这才决定筹建‘银杏新区’,并且在附近的山区实行移民政策,把大量的山民从大山深处迁移到澜沧江河畔,最终形成了‘银杏新区’的雏形。
如今,这些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定居‘银杏市’的山民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因为他们拥有着价值上百万的房产,拥有不菲的收入以及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随着‘镜湖集团’的高速发展以及‘银杏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银杏新区’的人口也在急剧增加,在短短10年时间之内翻了好几番,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型城市。
若是有人在空中俯瞰,‘银杏市’就是一座沿着澜沧江两岸修建而成的城市,七八座跨河大桥将这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曾经有人分析过谷歌的灯光卫星地图,发现‘银杏市’所在的位置算得上是华夏西南的一大亮点,璀璨的灯光几乎已经和海州、北平等一线城市持平,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这里在12年前还只是一片不毛之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银杏市’的居民构成相当复杂,这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并且因此带来了众多社会课题,华夏社会科学院甚至在这里设立了一座分院,目的就是研究‘银杏市’的城市变迁,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为华夏的众多移民城市提供更好的建议。
‘银杏市’最初的居民来自于以‘银杏村’为核心方圆50公里的山民,这些山民从贫瘠的高原、大山搬迁到‘银杏村’,并且许多人受雇于‘镜湖集团’以及其他的农业企业,他们是整个城市的根基。将近三十万山民,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和辛勤的付出,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成为了产业工人和家属。即便是在如今,‘镜湖集团’等企业的生产一线中依旧能够看到这些勤劳朴实的山民,他们黝黑的脸庞以及灿烂的笑容,几乎成为了‘银杏市’崛起过程中的标志性元素。
除了这些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