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茶社门口,给外甥打了个电话,夏雨辰便告诉了舅舅包厢号。
“你确定是那个地方出了问题?”谭鸿宇坐下,问道。
包厢里只有舅甥二人,夏雨辰正坐在那里煮茶。
“纪检委给的材料来看,就是那里。”夏雨辰说,给舅舅递了一碗茶。
“你怎么会在那里出错?”谭鸿宇抿了口茶,问。
鹭湾开发区是夏雨辰上任之后新建的,两年来是夏雨辰实际负责开发区的主要事务。那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省城也比较近,再加上省里市里的优惠政策多,很多企业想要入驻。省里的意思是要将利益最大化,可是,如此一来便无法顾暇其他的因素了,同时,市委市政府也有自己的考量。而夏雨辰并没有坚持以经济利益为上的原则,对申请企业的背景和资质做了很多的调查,提高了入驻的门槛。
在英国读书多年的他,事实上很注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他很清楚,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完全是愚人之举。尽管很多官员都说,环境可以修复,要先考虑经济问题,可是,在夏雨辰看来,这几乎就是胡扯的。很现实的一点,现在的官员为了政绩批复了损害环境的项目,过几年他们走了,来了新的领导,又是另一番景象,破坏了的环境,谁会想着去恢复重建?
(第四更)
别说是做这件事要花很大的精力,没人愿意做,即便是可以容易,也不见得有几个领导干部乐意的。这些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里,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英国人为了工业发展将伦敦变成了雾都,将泰晤士河污染,尽管英国政府后来开始弥补,可是,很多失去的东西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何况,现在的政府和官员并不见得有几个人想要弥补的。出于这番长远的考虑,夏雨辰在审批入驻企业的时候,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拒之门外,尽管这期间有这个那个领导给他打招呼放行,他都没有同意。和许多为了升官而谱写政绩和拉拢关系的官员不同,夏雨辰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