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让他下去了。
很快,皇帝签发的死刑敕令昭告天下,成德进奏院共斩立决二十一人,流放两人,另有十八人等候京兆府疏离处分,洋洋洒洒的《诛杀文抱玉贼等敕》是翰林院承旨学士所拟,铿锵有力,力透纸背。疑心结论的不止谢珣,但皇帝自问对之前的捕盗令有了回应,首相身死,如此,最起码能稳定了长安的人心。
御史台中,新的监察御史崔适之前来报到,见着谢珣,拱手一揖,递上吏部的文牍,御史台用人是不经吏部手的。但这回不同,皇帝把崔适之塞进来,没问谢珣意见,也不需要问,崔皓的儿子,能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年轻人自告奋勇愿意监察御史往东都去,皇帝很欣慰,把崔皓做的地形图挂在寝宫墙上,每天都要观摩琢磨良久。
谢珣见到崔家郎君,略作打量,果然不俗,他莞尔说:“既入御史台,犹如修罗场,尤其监察御史要往危险的地方去,被节度使砍了也不是没有,崔六郎都深思熟虑过了吗?”
崔适之早把他草草从头到脚看了遍,年轻,英俊,冷面,是传闻中跋扈又静穆的模样。他对谢珣刻薄冷淡的话十分习惯,早有准备,回答说:
“台主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下官既选了御史台,就不怕上刀山下火海。”
谢珣点了点头,直接道:“你准备随我去东都。”
崔适之退出来时,迎上狱吏带过来的脱脱,她头发更乱了在风中肆意张扬,一身囚服,又宽又阔地把那聘婷婀娜的腰身全遮掩了,风一吹,才现出本真的几分纤弱来。
可她头昂着,雄赳赳的,察觉到有男人的目光似在自己身上盘亘,把那张粗头乱服也遮挡不住的明艳小脸一扭,一双眼,水光潋滟,似羞还怒地瞪了眼崔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