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esp;&esp;这时,从车厢里出来个四十岁的中年,四方脸,大背头,身材瘦削,一身皮衣穿成了油毡子,蹭亮蹭亮的泛油光,脚下穿黑色筒靴,身上还有一股煤烟味。
&esp;&esp;远看这个人,还以为是文强哥。
&esp;&esp;见张上在看他,朱新宁淡淡点头示意。
&esp;&esp;从皮衣外口袋里掏出烟,普通的“红双喜”,抽出一根递给张上,不因为他是孩子而失了礼貌。
&esp;&esp;见有人递烟,张上笑着摆摆手,表示不抽烟。
&esp;&esp;朱新宁不勉强,习惯性把香烟滤嘴那头向下,在烟盒上敲几下,然后刁在嘴边。
&esp;&esp;拿出火柴盒,弄根火柴一划盒侧,一手挡住风,低头点燃香烟,深吸一口,把还在燃烧的火柴甩灭。
&esp;&esp;这套动作行云流水,和30年老烟民的张爸比,也不差。
&esp;&esp;或许是没人说话很无聊,车厢里只有张上一人,朱新宁问:“小兄弟,今天贵庚?”
&esp;&esp;“16岁,刚刚中考完。”张上有些累,声音显沧桑。
&esp;&esp;这三天的奔波,也只有大三时在吉利焊装厂实习可比,早上6点40点名,干到晚上10点半,才感受过这种身心交惫。
&esp;&esp;不用床,躺地下闭眼就能睡。
&esp;&esp;“你还年轻,身体是本钱。”朱新宁一眼就知道他状态不好,礼貌的劝。
&esp;&esp;“时间不等人。”张上看火车外快速掠过的风景,说:“人这一生,想改运,也只有那么寥寥几次机会,得抓住。”
&esp;&esp;“哦?”朱新宁不由多看了两眼,感受到了他话语中浓烈的情感。“小兄弟还懂这些?”
&esp;&esp;“不太懂,瞎唠叨的。”
&esp;&esp;朱新宁来了兴致,瞅一眼张上手里拿的那张纸,上面满是电话号码。“小兄弟在跑业务?”
&esp;&esp;“家里揭不开锅了,乘暑假,出来推销太谷饼。”
&esp;&esp;“我吃过,挺好吃的。”朱新宁故意调侃:“卖得怎么样?”
&esp;&esp;一个16岁的小屁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