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岳父作为靠山,其权之重,外朝官员也没几个能与之相比的。要是孙途真能投到其门下,将来的前途就真不可限量了。
倒是孙途此时看着却平静如故,先抱拳相谢,随后才道:“在下毕竟只是一介布衣,虽立些微末功劳,但实在还如不得梁相公的法眼,只怕反倒会叫索将军为难。我不敢有好高骛远之心。”
听他这么一说,索超不禁又高看了孙途几眼。其实他对自己所言也没有太大把握,但人家帮了自己大忙,有些话总还是得说的,不然传出去便容易被同袍非议。现在孙途居然能如此冷静地判断形势,不因功自满,倒让他真心佩服了。
所以便在沉默后道:“孙三郎,不如你随我去东京汴梁交差如何?到时说不定我还可向蔡太师讲述你的功劳呢。”这却是可以做到的,他带人夺回生辰纲,自然是要和蔡京或是其身边人见个面。
孙途心里也猛地一动,在经历了此番波折后,他也深知有官职在身是多么的重要。倘若自己之前有个正经出身,无论刘渊还是其他什么人再想算计陷害自己就得掂量掂量后果了。虽然宋朝总被许多后世文人写成天堂,但其实那只是对官员,对读书人来说的,对普通百姓宋朝与其他朝代也没什么两样,没有身份地位,照样是被人剥削欺侮。
但孙途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对方的这一提议:“在下已是家中独子,又有小妹需要看顾,总是不好远离的。更不敢让索将军如此辛苦,那蔡太师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而且,真要说功劳,也是众将士奋勇杀敌,是刘县尹和各位押司坐镇后方指挥的功劳,在下实在不敢贪功。”
见他几次婉拒,索超终于不再坚持,只说自己回去后会将一切如实上报,定不会隐瞒了孙途的功劳,这才端了酒盏离开。
孙途后面几句话落到刘尧臣耳中,更是让他喜笑颜开,本来对孙途的一点成见也早已烟消云散。为此,刘知县都特意端了酒杯过来敬了孙途一杯,让他再次得到了众人的羡慕和夸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