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无钱,有部下建议广州开赌敛税,陈炯明说:“粤军可倒,而赌不可开!”。
他不接受外国势力,早在漳州时列宁派人送亲笔信寻求在中国的合作对象,陈婉言拒绝;日本人力争与之合作,陈言首先签字还我东三省,日方知陈炯明生活拮据,送八万元支票,陈炯明打叉让人送还,在当时各地军阀争先恐后寻求列强支持,自保疆土时,国有陈炯明吴佩孚如此豪杰,夫复何求!
陈炯明临死前,其女问有什么家事嘱咐,他苦笑对女说:“我对家事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旁边有人问,他对国事如何,他呈兴奋状,举手欲执笔,然后手已僵硬无法握笔,连说两句:“共和、共和”,共和之后语不成句,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公无私的伟人,像孙大炮那样的,不知道算是哪门子的伟人。
历史真的不可信,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尤其是后世的中国历史,什么都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
或者,有时候只能当成狗放屁,或者说鬼话,听天书。
程璧光有一句没一句的跟陈炯明谈起进来广州的变化,也在盘算着,是否能够说服陈炯明,拉拢亲信部下,随时戒严,准备在广州应对可能的内战。
只要陈炯明肯应和,那么或许北方军队不用兵临韶关,广东军队自个就乱了。
陈炯明也是有相当的人望的大佬,不会轻易的就给孙中山挤得靠边站,关键时刻,说不定广东民众在乱局之中更加的信任陈炯明这样的干才,而不是孙大炮为首的一干嘴皮子党。
“竞存(陈炯明字),这回孙文寓所给袭击,不知查的如何了?”程璧光随意的问着。
陈炯明唇上胡须耸动着,冷笑了两声,说道:“这怎么查?我看也不用查,根本就是日本人策划的阴谋,谁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不如隔岸观火,看他们玩什么把戏。”
他跟程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